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缅甸掸邦傣族居民登革热知识和预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慧, 许建卫, 夏敏, 杨明东, 李建雄, 尹一杰, 董新炜
摘要324)      PDF (556KB)(877)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傣族居民登革热知识和预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以社区为基础的登革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户主进行入户调查,重点人员深度访谈以及参与性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抽样调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和缅甸掸邦第四特区(SR4)2017年登革热发病高、中、低或无3类社区傣族登革热知识和预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在西双版纳州和缅甸SR4分别完成261和259份问卷调查表,并对18名关键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西双版纳州傣族居民知晓登革热传播媒介为“花斑蚊”或伊蚊以及幼蚊孳生地为容器型积水的户主比例分别为76.08%(95% CI:70.44%~81.23%)和89.07%(95% CI:84.53%~92.70%),报告经常翻盆倒罐家庭比例为94.64%(95% CI:91.20%~97.01%),缅甸SR4依次分别为14.29%(95% CI:10.19%~19.10%)、24.32%(95% CI:19.22%~30.02%)和72.76%(95% CI:64.44%~79.83%)。西双版纳州傣族居民登革热知识水平和登革热预防行为显著高于缅甸SR4( χ 2=41.004,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发生过登革热的社区开展媒介控制的家庭更多( OR=23.90,95% CI:3.07~185.82),以农业为主要家庭经济收入家庭较少开展媒介控制( OR=0.14,95% CI:0.03~0.63)。缅甸SR4发生过登革热社区开展媒介控制家庭更少( OR=0.08,95% CI:0.02~0.36);户主年龄、登革热知识及其对登革热敏感性也可影响SR4登革热预防行为(均 P<0.05)。 结论 西双版纳傣族居民登革热知识水平较高,但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来保持预防行为;缅甸SR4除需加强组织保障外,尚需通过行为改变提高登革热知识,促进预防行为。
2020, 31 (1): 57-6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12
加强少数民族中疟疾防治试点的研究
许建卫, 吴显华, 魏春, Pricha Petlueng, 陶红, 刘慧, 夏敏
摘要1026)      PDF (988KB)(871)   

目的 探讨加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中疟疾防治的有效策略。方法 采用社区动员、生物医学和行为干预并重的疟疾防治措施,改进居民疟疾防治服务经济、地理、信息和文化方面的可及性。结果 居民疟疾传播与预防、症状与求医方面的知识显著提高;与干预试验前比较,评估调查前夜睡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ITNs)中、发热后24 h求医和发热病例到公共卫生机构就医的比值比(OR)分别为37.85%(95%CI:27.69%~51.88%)、22.28%(6.06%~96.87%)和7.94%(1.78%~49.54%);发病率、发热病例血片阳性率和一年内有发热史人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率OR 值分别为0.16%(0.08%~0.32%)、0.20%(0.10%~0.39%)和0.34%(0.22%~0.51%)。结论 社区动员、生物医学和行为干预并重的疟疾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当地疟疾的发病和流行程度。

2010, 21 (6): 527-530.
BCC策略促进少数民族居民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研究
许建卫1,吴显华2,魏春1,Pricha Petlueng3,陶红2
摘要1614)      PDF (381KB)(959)   

【摘要】 目的 探讨行为改变的交流(BCC)促进少数民族居民正确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ITNs)的策略。方法 通过精细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的疟疾防治知识和意识;社区动员创造行为改变的支持环境;提供高补贴的ITNs,克服物质方面的障碍。结果 人帐比从干预前的12.67∶1改变为干预后的1.64∶1;疟疾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调查前夜睡在ITNs内的居民比例从基线的16.11%(95%可信区间:14.94%~17.33%)增长到87.91%(84.56%~90.74%)(P<0.01)。结论 BCC策略成功地促进了ITNs的正确使用,与其他措施一起有效地降低了当地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

2009, 20 (5): 433-435.
云南元江河谷稻田蚊类幼虫群落学特征及水稻生长遮盖度对其影响作用
许建卫1;杨学文2;马信文3;杨继青3
摘要976)      PDF (93KB)(679)   
目的了解稻田蚊类群落学特征及水稻生长遮盖度对其影响作用,探讨大水体型蚊类群落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方法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采用容积为1000ml幼虫勺进行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共发现按蚊亚科和库蚊亚科2属3亚属9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72和0.488;中华按蚊、致乏库蚊和棕头库蚊的优势度分别为67.69、32.65和17.65,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447;3个优势种间均为正相关关系;水稻的遮盖度系数和平均幼虫密度成负相关( r=-0.76,95%可信区间:-0.61~-0.97)。结论稻田蚊类群落蚊种较少,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单,稳定性和种间结合良好;随着水稻的生长,遮盖度增加,幼虫密度下降。
人类和微小按蚊行为及其与疟疾传播的关系
许建卫1;杨煌1;顾云安1;马信文2;杨学文3;汪丽波1;刘行知1;龙思伟2;杨宗强2;杨继青2;杨国灿3;杨太专2
摘要1117)      PDF (106KB)(695)   
目的:了解疟疾传播中的人类和媒介按蚊的行为。方法:在3个固定观察点,对微小按蚊的栖息、叮人和夜间活动行为进行了1年的观察;寻访对象,进行人类行为问卷调查,同时采样进行血清学实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微小按蚊栖息密度与其栖息场所附近叮人率完全相关( r=1);间接荧光抗体(IFAT)阳性率与叮人率( r=0.69)及栖息密度( r=0.62)成正相关;人的露宿行为、在田棚过夜和在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22∶00)后上床就寝增加了疟疾感染的机会;IFAT阳性率不但受微小按蚊种群大小的影响,而且受其年活动时间和人暴露给它叮咬程度的影响。结论:媒介和人类行为是疟疾传播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思茅及其附近地区抗有机磷致倦库蚊酯酶活性聚集度研究
杜尊伟1; 俞渊2; 顾云安1; 朱国君1; 卢勇荣1; 许建卫1
摘要421)      PDF (539KB)(658)